(新聞稿)「 院外心臟停頓( OHCA )存活率」研究 新聞發佈會

 「 院外心臟停頓( OHCA )存活率」研究 新聞發佈會

 香港首個採用長達 3 年病例數據的 「院外心臟停頓存活率」研究

年輕人及時使用 自動體外 心臟除顫器 存活率提升近 10 倍 八大潛在策略提高存活率


            


(2022年6月15日) 院外心臟停頓(Out-of-Hospital Cardiac Arrest,簡稱「OHCA」)是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。若對突發性院外心臟停頓患者,延遲每分鐘施行心肺復甦法(CPR)或以公眾可使用除顫器(PAD)進行急救,其存活率將下降7-10%。為了解香港院外心臟停頓的患病率及存活率,遺傳性心律基金會(心律會)委託香港理工大學(理大)康復治療科學系的研究團隊合作展開香港首個採用長達3年病例數據的「院外心臟停頓(OHCA)存活率」大型研究研究主要目的是暸解香港40歲或以下患院外心臟停頓(OHCA)年輕患者的患病率及其存活率,並找出提高此特定群組存活率的因素。

香港整體院外心臟停頓(OHCA)存活率低

團隊分析本港201712月至202012月期間22,014個院外心臟停頓病例,其中21,617宗病例死亡。當中識別出共82940歲或以下OHCA病例,只有35宗(4.2%)個案能於出院時存活。更甚者,40歲或以下的OHCA患者中曾接受過心肺復甦法(CPR)或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,分別只有34% 6.8%

本地年輕人每2日出現1.5OHCA病例

是次研究項目共同負責人及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助理教授(研究)徐幻博士指:「現時的醫學研究普遍關注整體的病發和存活率,對年輕患者所知有限。是次研究範圍同時聚焦40歲或以下的年輕人,是全球同類研究中首次關注的特定群組。」理大的研究發現,年輕群組於2017年底至2020年期間平均每2日出現1.5個病例。

另一位項目共同負責人、理大康復治療科學系洪克協痛症管理教授、副系主任及教授符少娥教授表示:「研究得出,入院前分別使用心肺復甦法(CPR) 或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,入院時的存活率從15% 分別明顯提高至24.8% 44.6%;與此同時,當在事故現場施行CPR AED時,出院的比率分別從大約2% 分別大幅提高到9.2% 25%。研究結果表明,如果能夠及時接受AED急救,OHCA 年輕患者的存活率將提高至10 倍。」

符教授又說,整體而言,年輕OHCA患者只有17.7%送抵醫院時仍有生命跡象,而最終可以出院的只有4.2%。年輕患者中,男女比例為21

 八大潛在策略提高存活率

遺傳性心律基金會顧問急症科專科醫生蕭粵中醫生認為「與亞洲其他發達國家或地區相比,香港OHCA整體存活率只有1.8%,比率相當低;全港AED的數量亦嚴重不足,相距近120倍(與日本對比,香港為5,000部,日本為61萬部)。調查結果證明,如果患者盡快施行CPR AED 急救,存活率可急升10倍。相反若患者未能及時得到治療,每過1分鐘,存活率便會下降7-10%。」蕭醫生重申「公眾需要認識急救的重要性,普及心肺復甦法(CPR)及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更是刻不容緩。」

為提高院外心臟停頓(OHCA)存活率,蕭粵中醫生提出八大策略建議:第一,透過公眾教育使大眾加以留意個人心臟健康及警號,減低OHCA發生風險;第二,透過納入CPRAED等急救知識至中學及大學必修科,提高公眾對急救知識的認知;第三,建議政府實施《好撤瑪利亞人法》(俗稱:好人法)消除公眾對施行急救的疑慮;第四,建議政府訂立資助政策支援戶外、公眾場所及公/私營屋苑需安裝更多自動體外除顫器(AED),借此提高人均AED配置比例;第五,建議統一AED標誌,以便公眾易於識別AED的位置;第六,以消防處「AED 睇得到用得到」網頁為藍本,建立手機應用程式版本,可隨時瀏覽及知道AED 位置以便大眾可迅速提供協助;第七,建議政府推行建立AED 登記制度,公眾可取用的AED均需進行登記;最後,建議政府建立OHCA登記資料庫,統一整合OHCA急救狀況、人口狀況、事發地點、存活率等。

OHCA患者親身體會急救的重要

曾經歷院外心臟停頓的患者Tommy Fung表示:「凌晨事發時自己突然失去知覺,太太描述自己當時身體僵硬,呼吸一度停止。有幸,太太與救護員保持通話,對方教導未曾學過急救的太太施行心肺復甦法(CPR)。救護員到場後立即為我施行AED,在沒有自主呼吸超過20分鐘的情況下送抵醫院。」他希望大眾不要輕視急救的重要,及時施行急救能救回家人或身邊人的一命。

心律會提倡了解心臟預警訊號

院外心臟停頓的成因有很多,能導致表面上健康而又未診斷的年輕人突然猝死,而突發心律失常死亡綜合症(SADS)是其中一種可能。預防勝於治療,為預防院外心臟停頓,心律會特設「SADS 心臟專科門診」資助計劃。資助因SADS有關或不明原因心臟猝死者的直屬家庭成員,進行首次心臟科專科臨床檢查,藉此鼓勵家屬盡早進行檢測,從而減少因SADS而不幸猝死的個案。心律會呼籲市民多加留意心臟的預警訊號及了解家族病歷,若遇到心臟預警訊號,應盡快尋求心臟專科醫生協助,減低OHCA意外發生。